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第33卷  第3期

煤田地质
车镇凹陷车古201潜山形成过程的构造物理模拟
马宝军, 漆家福, 王永诗, 周建勋
2005, 33(3): 1-4.
浏览量:20 下载量:0
摘要:
在对车古201潜山的三维地震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构造反演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模型和相似理论,用砂箱模型模拟了对该区潜山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a.车古201区的主控断层形态具有上部铲式,深部坡坪式的构造特点,正是这样的边界特点造就了本区的潜山构造;b.主控断层坡折带处的逆断层是在伸展作用下由正断层倒转形成的;c.本区的复杂构造变形是正断层上盘变形和柔性基底不均匀伸展的复合作用结果。
煤中剪切指向标志的类型讨论
郭盛强, 穆桂松, 华四良, 苏现波, 郭卫星
2005, 33(3): 5-7.
浏览量:30 下载量:1
摘要:
通过与岩石中的剪切指向标志对比,初步研究了煤中的剪切指向标志。发现了如羽状脉体等特殊的指向标志。煤中剪切指向标志研究,是岩层构造运动学分析的主要内容,可判别局部剪应力方向,进而为确定应力场提供依据。
陆相盆地水下扇扇中亚相的微相细分——以东营凹陷史南地区沙二9梁家楼水下扇为例
王冠民, 钟建华, 宋书君, 韩忠义, 牛纪凤
2005, 33(3): 8-12.
浏览量:19 下载量:0
摘要:
通过对东营凹陷史南地区沙二9砂层组的小层精细对比和微相细分,可以将梁家楼水下扇扇中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水道、辫状砂坝、“边滩”、侧缘砂坝、侧缘分支沟道、末端砂坝、冲溢扇、低阶地、高阶地等9个微相。不同微相之间的砂体粒度变化、平面发育位置都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其中的辫状砂坝、“边滩”、侧缘砂坝是在水下地形较平坦,坡度较小的情况下,由辫状沟道侧向迁移形成的。对水下扇扇中亚相的微相细分和重新厘定,不仅有助于对水下扇沉积过程的进一步了解,而且也将有助于油田对水下扇砂体剩余油的分布研究和开发方案的调整。
煤炭资源洁净等级评价系统设计及应用
徐艳杰, 杨永国, 唐书恒
2005, 33(3): 12-14.
浏览量:15 下载量:0
摘要: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煤炭资源洁净等级评价进行了研究,并基于VisualC++6.0,建立了中国煤炭资源洁净等级评价系统。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原则、功能模块及其构成,最后以实例验证了该系统是实用和有效的。
油气勘探中的碳酸盐岩古岩溶研究方法综述
宋来明, 彭仕宓, 穆立华, 李国蓉, 黄述旺
2005, 33(3): 15-18.
浏览量:19 下载量:0
摘要:
检索了国内外相关文献,重新阐述了古岩溶的概念,同时介绍了岩溶研究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古岩溶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总结,分析了几种主要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岩溶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建议。
矿井地质
基于神经网络的掘进面瓦斯爆炸危险源安全评价
田水承, 李华, 陈勇刚
2005, 33(3): 19-21.
浏览量:14 下载量:1
摘要:
根据危险源理论和评价指标选择原则,建立了掘进面瓦斯爆炸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聚类评价法、BP神经网络原理和掘进面瓦斯爆炸的特点,设计了BP神经网络掘进面瓦斯爆炸危险源安全评价过程图。最后应用BP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方法对具体的掘进面进行了安全评价,得出了安全评价等级。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动态、静态的安全评价,对提高安全评价技术水平具有现实的意义。
煤层气
基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煤储层含气量预测模型——以沁水盆地为例
李贵红, 张泓, 崔永君, 张培河, 董敏涛
2005, 33(3): 22-25.
浏览量:18 下载量:3
摘要:
以沁水盆地为例,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Langmuir体积和含气饱和度为参数的含气量预测模型;复相关系数、F检验、t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满足线性与方差齐性的假设,拟合效果较好。运用此模型,结合多因素权重分析确定的含气饱和度和实测的Langmuir体积数据,实现了沁水盆地山西组主煤层含气量预测。对比分析显示,该含气量预测模型有一定的可行性。
氢气和气态烃在煤成气形成演化研究中的意义
邱军利, 雷天柱, 夏燕青
2005, 33(3): 26-29.
浏览量:24 下载量:0
摘要:
用热模拟实验方法,对有可溶有机质和无可溶有机质的Y、Z两个系列气态产物中氢气和气态烃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氢气和气态烃,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气态烃在消耗氢气的同时也促进氢气的生成,这种矛盾关系恰恰反映了热降解过程中缩聚和裂解两极分化的反应关系;两系列不同温度区间氢气、气态烃、可溶有机质产量差值的变化,也显现出干酪根在不同温度段降解过程中缩聚和裂解反应的差异性和反应的阶段性优势。这是研究煤在地质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其与煤成气形成演化关系的一个方面,为干酪根热降解机理和煤成气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潞安目标区煤层气赋存和生产的地质因素分析
叶建平
2005, 33(3): 29-32.
浏览量:18 下载量:1
摘要:
分析了影响潞安目标区煤层气赋存和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提出了本区煤层气井产气量低、产水量高的原因。潞安目标区与晋城目标区相比较,张性断层发育,3号煤顶板砂岩条带发育。地下水从浅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部分在文王山和二岗山断裂带排泄,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与煤层不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地下水系统,又由于与断层的沟通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水补径排系统,使得地层能量被释放,煤层气大量运移逸散,煤储层压力降低,煤层气井产能降低。
宁夏汝箕沟矿区煤层气地质学特征
张学文, 穆桂松, 孟方, 苏现波
2005, 33(3): 33-35.
浏览量:12 下载量:1
摘要:
根据煤田勘探、煤矿开采阶段的资料,结合室内外观测测试,探讨了二号煤的煤层气地质学特征: a. 汝箕沟矿区二号煤厚度巨大、连续性强、含气量高,为煤层气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 b. 煤阶高,但基质孔隙、割理、外生裂隙发育,储层渗透性好; c. 区域上异常高压的分布范围可能比较广泛,且吸附等温线反映出利于降压排采的特征。这些都充分说明该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与沁水盆地相媲美,且在煤厚、渗透性、异常压力、吸附等方面优于沁水盆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高压注浆渗流解析分析
张建山, 仵彦卿, 李哲, 阙良刚
2005, 33(3): 36-38.
浏览量:37 下载量:3
摘要:
根据高压注浆渗流的数学模型,推求出注浆体区和原水体区的压力分布公式,以及停止注浆后井底压力消退情况。分析了注浆井底压力与注浆时间、注浆液粘度的关系以及与渗透率的关系;建立了注浆井底压力和水灰比的经验关系,对灌注桩高压注浆补强工程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三维等参有限元数值模拟
汪家权, 吴义锋, 钱家忠, 李福林
2005, 33(3): 39-41.
浏览量:19 下载量:0
摘要:
基于济南泉群研究区域岩溶水贮存和运动特征,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学模型,并利用等参有限元方法求解,再根据2001年、2002年的水文资料,识别模型参数,进一步对济南泉域内岩溶地下水的开采方案进行评价,探讨了济南市“保泉”与“供水”的可行性,为科学管理济南市泉群区域内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泥岩地基桥梁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钱让清
2005, 33(3): 42-44.
浏览量:27 下载量:0
摘要:
根据安徽省安庆市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3根钻孔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以及桩身轴力传递和桩侧阻力性状的测试,分析了其静载试验Q~s曲线的特性、桩身轴力传递机理、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发挥性状,探讨了钻孔方法、泥浆循环等施工因素对钻孔灌注桩的工程性状的影响,揭示了泥岩地基中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特性和破坏机理模式。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中硫酸盐的形成
马致远, 范基姣
2005, 33(3): 45-48.
浏览量:16 下载量:1
摘要: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表明,水中硫酸盐起源主要为海相硫酸盐的溶解,其次为南部泻湖相古沉积咸水的混入。岩溶地下水中的盐分的增加主要是溶滤作用的结果。
碎石桩复合地基试验及固结分析
邢皓枫, 杨晓军, 龚晓南
2005, 33(3): 48-51.
浏览量:25 下载量:0
摘要:
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处理软弱地基土中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掌握其规律性,本文针对某电厂碎石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和桩身应力测试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出了饱和粘性土地基中桩土应力比与外荷载大小有关。其形状为上凸抛物线型,大小一般在3~6之间;静载荷试验下桩身应力分布特点与天然地基应力分布近似,影响深度为载荷板宽度的2~3倍。通过用有限元法模拟该复合地基固结性状,得知碎石桩不仅大大加快粘性土复合地基固结,而且减小了工后沉降的影响。
供水管井设计出水量的确定
黄选明, 邵东梅, 李功宇
2005, 33(3): 51-53.
浏览量:16 下载量:0
摘要:
论述了管井出水能力的概念及确定管井出水量的理论依据。科学合理的出水量设计和避免过量抽水,是确保管井良好运行、延长管井使用寿命的关键。并以孟加拉国Barapukuria电厂水源地为例,对管井出水量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神府东胜矿区水土环境问题及其调控技术
武强, 安永会, 刘文岗, 张福存, 李建军
2005, 33(3): 54-58.
浏览量:28 下载量:6
摘要:
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例,在分析煤层开采顶板岩层变形破坏的基础上,讨论了由此引发的矿井突水溃砂、地表裂缝塌陷、水源地破坏、植被死亡并造成沙漠化加剧和水质污染等严重的水土环境问题。提出了建立水源地分级保护体系、以拦蓄排泄带方式开采地下水等保护水环境的应对措施;还介绍了防治或减轻含水层结构破坏的“开采技术措施”;在一定措施控制下的“含水层再造技术”;在烧变岩带采用“疏排型水源地开采技术”;“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结合技术”以及针对矿区周围沙地较多特点的“矿井水沙地净化处理技术”。
单桩抗拔试验及成果分析
张进林, 沈军辉, 裴向军
2005, 33(3): 58-60.
浏览量:20 下载量:0
摘要:
鉴于抗拔力系数λi经验取值跨度大,基于λi计算的抗拔力具有很强的经验性,通过与抗拔试验结果的对比,说明了单桩抗拔试验是确定单桩极限抗拔力最直观、最准确的方法。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抗拔力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是桩侧摩阻力,还受桩身材料性质控制。
矿区表土疏水沉降机理及其与井壁破裂的关系
经来旺, 张天勇, 徐辉东, 牛学超
2005, 33(3): 61-64.
浏览量:23 下载量:0
摘要:
为了揭示矿区表土疏水沉降的机理,并透析表土沉降与井壁破裂之间的关系,从表土疏水沉降的模拟实验入手,分析了矿区表土缩水沉降的机理。揭示了矿区表土层中非压缩区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立井井筒所承受的负向滑动摩擦力的形成及变动规律,剖析了井壁破裂与表土层厚度及下含水水位的特定对应关系,为揭示井壁破裂时间的可预测性奠定了基础。
煤田物探
陷落柱的地震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宁建宏, 张广忠
2005, 33(3): 64-67.
浏览量:30 下载量:0
摘要:
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的研究与实践,对华北石炭二叠系中陷落柱的地震识别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这对今后正确分辨和圈定陷落柱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地震剖面、水平时间切片和沿层振幅切片、相干体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等,在对陷落柱的发育部位及其空间关系的解释方面,各有其独特效果。山西某矿陷落柱相当发育,利用陷落柱的综合地震识别技术进行解释,效果明显。
利用地震瞬时谱属性进行薄互层分析
高静怀, 陈凤, 陈树民
2005, 33(3): 67-70.
浏览量:32 下载量:2
摘要:
利用地震瞬时谱的属性(包括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带宽、瞬时主频及瞬时品质因数等)进行地震薄互层分析。设计了几组典型模型,用褶积模型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然后分别计算它们的瞬时谱属性。结果表明:不同的薄互层模型,尽管在时间域的合成记录几乎相同,但它们的某些瞬时属性却有明显的差别;多种瞬时属性可用于全面刻画薄层及薄互层。文中给出了实际资料算例,证明了其有效性。
瑞利波“之”字形频散的正演及实践对比
杨天春, 易伟建, 吴奇
2005, 33(3): 71-73.
浏览量:18 下载量:0
摘要:
瑞利导波一般存在多个模式。假定检波器在各频率上接收到的信号为位移最大的那个导波模式,由此可得到一条理论频散曲线。将理论曲线与实测成果进行对比,其吻合程度很好。由此可说明,所用正演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直流激电测深多参数综合分析划分含水异常岩体
柳建新, 刘海飞, 马捷
2005, 33(3): 74-77.
浏览量:18 下载量:1
摘要:
直流激电测深观测 (计算) 的参数多, 现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找水方法。但由于不同的地区存在各种不同的干扰, 因此, 合理、准确地综合利用这些参数, 减少多解性, 避免解释错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原始实测参数的基础上, 对部分参数进行了转化, 使其抗干扰能力更强, 资料解释更可靠, 并通过实例评价了部分参数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应用实例表明, 多参数综合解释方法具有推广意义。
探矿工程
微机自动控向垂钻系统中测斜技术研究
赵秀绍, 王延军, 姚爱国, 汤凤林
2005, 33(3): 78-80.
浏览量:20 下载量:0
摘要:
在微机自动控向垂钻系统中,钻孔的倾斜角测量是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了利用重力加速度计测量钻孔倾斜角的方法,详细地介绍了重力加速度计的结构、原理,给出了测量倾斜角的数学模型,并导出倾斜角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