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9年  第17卷  第2期

煤田地质
陕北不同聚煤期煤层内高岭石夹矸的特征及演化
陈扬杰
1989, 17(2): 1-6.
浏览量:27 下载量:0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在陕西境内发育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一中侏罗世四个聚煤期。笔者在每一聚煤期的主要可采煤层.中,采集了层位稳定、分布广泛、成分较纯的高岭石夹矸( Tonstein )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探讨它们的特征及演化规律。
滇中姚安盆地聚煤规律和构造控制
汪毓煌
1989, 17(2): 7-11.
浏览量:29 下载量:0
摘要:
姚安煤盆地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境内,为一内陆山间盆地。盆地轮廓似纺锤状,长轴北北西向,长约15km, 宽约5.5km,面积约88km2。 四周为中高山环绕,盆地内地形平坦。该盆地为一新生代盆地,上新统(N2)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全盆地已进行了精查勘探,获得了丰富的资料。本文着重阐述含煤地层沉积特征聚煤规律和构造对聚煤盆地的控制。
赣中安源煤系紫家冲段陆源碎屑成分的研究
龙金发
1989, 17(2): 12-15.
浏览量:39 下载量:0
摘要:
赣中晚三叠世安源煤系是江西的主要含煤地层。它自上而下分为三丘田段、三家冲段和紫家冲段,紫家冲段为主要含煤段。紫家冲段在江西各地名称不一,本文暂都叫紫家冲段。1980年,笔者有幸参加《江西萍乐坳陷西部构造体系及萍乡地区找煤方向的研究》课题,作了一些岩矿鉴定工作,本文仅对紫家冲段的陆源碎屑成分作一简单介绍。
华北平原及其边缘地区找煤的若干问题
顾广鉴
1989, 17(2): 14-16.
浏览量:41 下载量:0
摘要:
华北平原北起燕山,南至大别山,西起太行山、嵩山、伏牛山,东达济南、徐州、蚌埠、合肥一带,面积超过30万km2。建国以来,有关部门在平原地区进行了大量勘探工作,对中、新生代覆盖层之下基岩情况, .已有所了解。
电子探针方法在煤岩学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钟宁宁, 秦勇
1989, 17(2): 17-19.
浏览量:31 下载量:0
摘要: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作为探测物质组成成分中元素特征的一种有效工具,已成功地应用于地质学研究的许多领域。近几年来,作者在任德贻副教授和金奎励教授的指导下,把电子探针作为煤岩组分研究的一种新手段,在煤岩显微组分识别、组成成分分析及成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成果。本文仅是这些成果中的一小部分,旨在抛砖引玉。
国外煤还原性研究概况
朱雪芬
1989, 17(2): 19-25.
浏览量:34 下载量:0
摘要:
煤的还原程度与煤岩成分和变质程度,是影响煤质的三大成因因素。根据煤岩成分均一的顿涅茨煤偏离希尔特定律,以及库兹涅茨、卡拉千达、伯朝拉等煤田相互靠近而煤岩成分复杂的等变质煤的特性有差别,确认了不同还原程度煤的存在。
义马煤田早侏罗世陆相含煤建造煤岩层综合对比
朱世其
1989, 17(2): 26-29.
浏览量:31 下载量:0
摘要:
义马早侏罗世煤田位于豫西渑池县境内,义马大向斜的北翼。含煤建造为内陆湖盆型沉积,岩性岩相、煤层层数及其间距均变化极大,且有分叉、尖灭或合并现象,故区内的煤岩层对比一直没有很好解决。
煤变质古地温恢复方法探讨
谭勇杰
1989, 17(2): 30-36.
浏览量:32 下载量:1
摘要:
煤和其它有机质一样,其变质作用主要取决于所遭受的最高温度及其持续的时间,压力不是主导因素。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压力仅能使煤的物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对中变质阶段的煤化作用却起延滞作用,温度的升高能大大加速煤化作用进程,故煤的煤化作用可以说是一种热的演化过程。
矿井地质构造块段研究法
弭尚震, 李增学
1989, 17(2): 37-40.
浏览量:18 下载量:1
摘要:
目前,矿井地质构造研究已引入了不同大地构造学派理论来指导矿井构造预测,如地质力学、地洼理论、断块构造理论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些研究大多限于定性研究,很难准确地确立井田内某一区域构造发育量的指标,因而对煤矿采掘、支护等就很难进行具体指导。为此,需要寻求一种与上述理论相结合、适合井田乃至更小区域的构造研究方法,以便为煤矿采掘生产提供较为准确、有实用价值的预测方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论煤层底鼓出水
王作宇, 刘鸿泉
1989, 17(2): 41-44.
浏览量:21 下载量:0
摘要:
据不完全统计,底板突水伴随底鼓占矿井底板突水总数的66.7%以上,可见这类底鼓现象是煤矿底板突水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仅就现场观测到的底鼓现象,阐述底板鼓起(下称底鼓)的发展过程,并从理论研究上给以适当的解释。
采场围岩移动、破坏范围的探测方法
刘宗才
1989, 17(2): 43-48.
浏览量:14 下载量:0
摘要:
在地应力长期作用下的地下岩体,本处于平衡稳定状态,由于采矿而被挖走的岩体所承担的应力转移到了周围岩体中,造成了原应力重新分布一一产生局 部应力集中,致使上覆和下伏岩层产生变形、移动和破坏。
新郑矿区太原群石灰岩含水层之管见
牛志刚
1989, 17(2): 49-50.
浏览量:15 下载量:1
摘要:
新郑矿区太原群发育,有薄层石灰岩9层,自下而上命名为L1~L9,总厚约35.67m。它们属岩溶裂隙含水层,距上覆主要开采煤层二1煤平均为7.8m ,与下伏一。煤层直接接触。
稳定流抽水三点顺序和曲线利用
樊景洲
1989, 17(2): 51-52.
浏览量:19 下载量:0
摘要:
以往的规范和一些教科书中,规定基岩稳定流三点降深抽水应自下而上进行,即先最大降深的反向抽水。其理由日:裂隙含水层内有充填物的堵塞,先最大降深抽水可抽通含水层,从而确保抽水资料的正确性。这一想法无可非议,然而,反向抽水不适用于含水层水力特性的普遍规律,只适用于特定条件。
煤田物探
对煤田物探工作中一些问题的认识
高洪烈
1989, 17(2): 53-56.
浏览量:42 下载量:1
摘要:
物探方法的依据是可探测到的目的层(体)与围岩之间的物性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在密度、电性、磁性、放射性、重力、弹性及导热性等许多方面。对物探工作而言,一方面要求探测的目的层(体)与围岩在物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则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和仪器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物探工作的成果取央于这两方面的因素。
地电探测仪及其试验效果
王文祥, 陈克良, 瞿联锋, 刘有年, 段忠怀, 唐方头
1989, 17(2): 57-59.
浏览量:17 下载量:1
摘要:
目前,煤炭科学研究院地质勘探分院地质所研制的DTY-1型、DT Y-2型地电探测仪就其性能技术指标而言,已远远超过美国德克萨斯州(Texas)达拉斯市( Dallas)一家称为国际地球物理公司多年研制的岩性电测仪(PETRO- SONDR)。
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在PC-1500机上的实现
权有
1989, 17(2): 60-62.
浏览量:27 下载量:0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PC-1500计算机已普及各野外地震分队,用它对测井资料(声速测井及伽马测井)进行现场处理,获得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其成果对指导野外试验和生产、室内资料解释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探矿工程
新型金刚石烧结体
励美恒
1989, 17(2): 63-66.
浏览量:25 下载量:0
摘要:
在煤田钻探中,常常遇到软硬岩频繁交替出现,而硬岩的研磨性又很高的地层。遇此地层,钻进软岩时进尺快、岩粉多,且岩粉有一定的粘性和膨胀性;钻进硬岩时进尺慢,切削具磨损、折断严重。为此,人们希望有一种新型切削具,它既能如同硬质合金在软岩中取得高效率,又能在高研磨性硬岩中保持--定钻进效率和较高的钻头寿命。
模糊控制法在泥浆性能预测中的应用
冯玉国
1989, 17(2): 66-69.
浏览量:18 下载量:2
摘要:
控制钻探中的某些过程是不需要知道其精确数学模型的。实际上,对于一些复杂的过程,有时也很难找到其精确数学模型。但对具有一定操作经验的人来说,却能凭其实践经验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某-过程。模糊控制就是把人们头脑中丰富的经验加以总结,将凭经验来取的相应措施总结成一条条模糊规则,利用模糊条件推理语句构造成“预测模型”,然后由输入经过模糊变换求输出的一种模糊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