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34卷  第1期

煤田地质
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早中期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
郭艳琴, 李文厚, 胡友洲, 庞日轩, 张宝平
2006, 34(1): 1-4.
浏览量:23 下载量:1
摘要:
利用轻重矿物组合特征、古水流方向、砂岩岩石学特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空间展布及沉积构造特征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母岩类型、物源方向以及沉积体系进行研究。古流向参数表明,延长组沉积时期,沉积物从盆地边部向中心搬运。根据轻重矿物组合划分出3个主要物源方向,即西、西南和东北方向。此外,根据古流向判断有南部的次要物源。母岩是盆地周缘的前寒武系石英岩、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变质岩和古生界的浅变质岩、碳酸盐岩和砂砾岩。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沉积体系划分为:北东向吴旗-华池三角洲沉积体系和西部环县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西南部镇原-泾川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南部合水-固城川浊积扇沉积体系。在沉积体系划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不同沉积体系的岩石学特征、砂体形态和沉积构造及各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
我国部分地区煤及煤矸石中汞的分布特征
陈晶, 黄文辉, 张爱云, 唐修义
2006, 34(1): 5-7.
浏览量:19 下载量:0
摘要: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了陕西、山西、云南、山东以及河南等地一些煤、电厂炉渣、飞灰等样品中汞元素的质量分数。检出限为0.01×10-6。除淮南地区的个别样品外,多数样品中汞的质量分数处于世界多数煤和中国多数煤中Hg质量分数范围内,少数高于世界煤炭汞质量分数的平均值(0.02×10-6~1.0×10-6)。不同地层间、不同类型样品间汞的质量分数有较大差别:上石盒子组中的>山西组中的>太原组中的;飞灰中的汞质量分数明显大于炉渣中的汞质量分数;褐煤中的汞质量分数高于无烟煤中的。
牛庄洼陷古近纪浊流沉积中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的发现
袁文芳, 陈世悦, 曾昌民, 张关龙
2006, 34(1): 8-11.
浏览量:20 下载量:0
摘要:
在牛庄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的陆相浊流沉积中发现了Paleodictyon遗迹化石,其形态特征几乎和深海分子相媲美,并且在该遗迹化石的宿主岩性中,还发现了可以指示海侵发生的甲藻甾烷分子化石,说明研究区在古近纪曾发生过海侵或与海相关,这不仅为争论了20多年的“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是否发生过海侵”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同时对油气勘探方向也具有指导意义。
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湖相风暴沉积
孙钰, 钟建华, 姜在兴, 饶孟余
2006, 34(1): 12-16.
浏览量:56 下载量:1
摘要:
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鉴定等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湖相风暴沉积。结果表明,本区风暴沉积具有:a.丘状交错层理、冲刷面、渠模、截切构造、泄水构造及生物扰动成因等沉积构造;b.以跳跃总体为主、悬浮总体不发育的粒度特征;c.典型的“似鲍玛序列”。风暴沉积物源来自于西部斜坡区的(扇)三角洲及滨浅湖滩坝沉积,按其沉积特征及与物源的关系,又可进一步分为原地风暴岩和异地风暴岩。
银根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盆意义
吕锡敏, 任战利, 陈启林, 李相博, 关银录
2006, 34(1): 16-19.
浏览量:38 下载量:1
摘要:
为了揭示基底构造与盆地形成演化的关系,从重力、磁力、大地电磁测深、地震、钻井资料入手,研究银根盆地的基底构造特征,并发现其成盆作用与基底构造之间的动力学关系。认为银根盆地具有双重基底,结晶基底为块状结构,褶皱基底为层状结构。盆地演化经历了区域隆起阶段(AnC)、古裂谷盆地形成阶段(C-P)、三叠-侏罗纪隆起阶段(T-J)、裂谷盆地发育阶段(K1b-K1s)和坳陷阶段(K2-E)。
矿井地质
巨厚松散层下采煤防砂煤岩柱留设的实践
朱传峰
2006, 34(1): 19-21.
浏览量:19 下载量:1
摘要:
两淮地区的大多煤系被巨厚松散层覆盖,而松散层底部的第四含水层直接覆于煤系之上,威胁煤矿安全生产。为防止“四含”水进入矿井,矿井留设了厚层防水煤岩柱,这使过多的浅部煤炭资源积压。通过淮北地区童亭、桃园、祁东等矿井开采实践,认为巨厚松散层下采煤煤岩柱的留设原则为:初期以防水为主,后期以防砂为主。
煤层气
煤层气可采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潘庄井田为例
张培河, 张群, 王宝玉, 李国富, 田永东
2006, 34(1): 21-25.
浏览量:42 下载量:2
摘要:
文章对常规煤层气可采性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方法适用的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煤层气的可采性需要在地质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主要控制性地质因素及其有效配置。多因素加权分析法与储层数值模拟法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煤层气可采性评价方法。并以潘庄井田为例,在系统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可采性主要地质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煤层气可采性的综合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段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王起琮, 李文厚, 赵靖舟, 罗静兰
2006, 34(1): 26-30.
浏览量:32 下载量:0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发育一套深湖相浊积岩及数层暗色泥岩。根据实测的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含量、有机元素和同位素等数据可知,该泥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指标显示,该段烃源岩有机质处于低成熟到成熟阶段。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陕北地区寻找新的油气勘探目标提供了依据。
南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生烃潜力与二次生烃探讨
解东宁, 周立发
2006, 34(1): 30-34.
浏览量:23 下载量:0
摘要:
综合运用岩石热解、有机岩石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南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以及成熟度和热演化史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了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评价结果表明,石炭系(太原组+本溪组)烃源岩要好于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Ⅱ型干酪根为辅;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大部分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部分地区达到过成熟,以生气为主。文中结合构造-热演化史资料分析了煤系二次生烃的条件,指出谭庄-沈丘凹陷和倪丘集凹陷初始成熟度较低,且具有合适的埋藏史类型,并有二次生烃油气勘探前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地形对水平岩层自重成因地应力场的影响
陶波, 伍法权, 郭改梅
2006, 34(1): 34-37.
浏览量:26 下载量:0
摘要:
通过极坐标系下的艾里应力函数法,求解出在集中力作用下水平岩层中各应力分量。山体对其下伏岩层可作为分布载荷,对集中力作用下水平岩层中各应力分量积分,便求得山体对下伏水平岩层的附加应力。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当由外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小于由重力引起的静止侧压力的20%时,则可以不考虑外载的影响,这样便导出了地形对自重应力影响深度所满足的函数关系式。此外,本文举例说明了如何求得地形对水平均质各向同性水平岩层的自重应力场的影响深度。
顶管工程后背受力与变形三维分析
严绍军, 张爱华
2006, 34(1): 37-40.
浏览量:22 下载量:0
摘要:
以某顶管工程为背景,采用朗肯被动土压力理论对后背土体的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根据弹塑性模型建立起后背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后背结构与土体在顶力作用下的变形与受力过程进行分析,并同朗肯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对影响后背结构的变形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后背结构顶力合力点的变形进行了实测,并同理论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煤层覆岩与地下水在采动损害中的互馈效应探讨
夏玉成, 雷通文, 白红梅
2006, 34(1): 41-45.
浏览量:29 下载量:0
摘要:
地下水的存在可以改变岩体的力学性质及覆岩应力状态,从而加剧由地下采煤诱发的地表变形、塌陷、地裂缝及水资源流失等采动损害现象;在采动损害过程中产生的覆岩中隔水层破断,又反过来改变地下水系统,引起井下突水事故和地面环境恶化。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有利于采动损害发生、发展的互馈效应。在研究采动损害时,地下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黄土层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试验研究
吴璋, 张晶
2006, 34(1): 46-50.
浏览量:46 下载量:0
摘要:
为了更好的指导预应力锚索在黄土层中的应用,以现场试验和数学推导为研究手段,采用电阻应变片测量锚索在拉力作用下的变形,得出了黄土层中锚索锚固段在不同拉力水平下的应变曲线。分别采用Philips公式和粘结应力均匀分布法公式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推导了两种计算锚固力的公式,指出采用Philips理论更能真实地反映黄土地层中的锚固力特征。
蓝小公路边坡防护中的预应力锚索技术
徐秀华
2006, 34(1): 50-52.
浏览量:24 下载量:0
摘要:
预应力锚索作为高危边坡加固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公路建设事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蓝小公路边坡防治实例,介绍了锚索的作用机理及优越性、锚索的设计计算、锚索施工等一系列问题,对同类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清洁生产指标分析法在煤炭行业环评中的应用
王丽, 曹育红, 程水英
2006, 34(1): 53-55.
浏览量:73 下载量:0
摘要:
随着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与推广,清洁生产在煤炭采掘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总结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指标分析法在煤炭采掘业环境影响评价(EIA)中的具体应用,为煤炭采掘项目环境影响中的清洁生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矿井明渠流量测定方法
罗奕, 向新, 王勇
2006, 34(1): 56-58.
浏览量:22 下载量:1
摘要:
讨论了各种矿井水流量测定方法在矿井中实际测量时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合理使用矿井流量测量装置获取正确测量结果的技术方法。实际应用证明,正确的测量方法可以达到2%3%的测量精度。
近水平层状边坡的层内失稳分析和对策
邵江, 曾高峰, 周德培
2006, 34(1): 58-61.
浏览量:56 下载量:0
摘要:
以西攀高速公路K151+180~650 m深挖路堑开挖失稳形成昔格达层内滑坡为例,总结了昔格达组泥岩与砂岩互层半成岩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开挖、场区构造影响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堑坡失稳的影响,以及开挖造成部分坡体沿层面失稳的机理。并对失稳堑坡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以及堑坡开挖失稳的防止对策。
高灵敏土中CFG桩复合地基剪切液化问题探讨
胡国祥, 吕文军
2006, 34(1): 62-63.
浏览量:34 下载量:0
摘要:
应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FG桩施工工艺处理高灵敏度土时,常常造成桩周饱和土层剪切液化,引发串孔、缩径、断桩、地面沉降等不良工程事故。通过对郑州地区高灵敏度土的动力特性试验,分析了剪切液化诱发上述问题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剪切液化的影响范围及其防治措施。
煤田物探
Stratimagic波形地震相分析在层序地层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于红枫, 王英民, 李雪
2006, 34(1): 64-67.
浏览量:16 下载量:1
摘要:
应用波阻抗反演以及常规地震属性预测储层时,在钻井资料较少、储层较薄的情况下多解性较强。Stratimagic波形地震相分析技术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某一层间的地震数据道进行逐道对比分类,细致刻画地震信号的横向变化,从而得到与地质相对应的地震相图,并以此用于储层砂体和地层岩性油藏的预测。以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滩坝砂体岩性油藏为例,说明应用该方法进行滩坝砂体和岩性油藏分布预测,是行之有效的。
煤矿采空区探测效果研究
杨建军, 吴汉宁, 冯兵, 陶虎生
2006, 34(1): 67-70.
浏览量:23 下载量:3
摘要:
通过对煤矿采空区“三带”的分析,解释了其物性变化特点及探测效果分析,并以实例证实了其复杂性和多变性,给出了几点有益的结论。
体积分方程法模拟复电阻率三维体电磁响应
张辉, 李桐林, 董瑞霞
2006, 34(1): 70-74.
浏览量:37 下载量:0
摘要:
利用体积分方程法计算了均匀半空间中复电阻率(激电)效应和电磁效应同时存在时的三维体响应。在计算中,对于需要计算三重积分的张量格林函数电荷项一次部分,应用一种差分近似的方法求解,这种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更加便于计算机实现;采用二次剖分的算法解决了计算张量格林函数时的奇异值问题;计算含有贝塞尔函数的积分项时,利用一种结合连分式展开的高斯求积代替常规的快速汉克尔变换方法。验证了计算结果并分析了三维体复电阻率模型(Cole-Cole)参数对正演结果的影响,为三维体复电阻率及其参数反演提供了正演依据。
非开挖导航仪探头的设计与开发
刘国华, 侯迪波, 周泽魁, 乌效鸣, 向荣忠
2006, 34(1): 74-76.
浏览量:34 下载量:0
摘要:
结合非开挖导航仪器中探头部分的整体构成原理与设计,介绍了倾角、工具面向角等关键技术参数的检测原理与方法。对于倾角,采用单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并着重分析了消除安装误差的方法;对于工具面向角,采用了自行设计的光电式面向角传感器。应用与研究表明,各参数的测量均满足了地下工作的要求。
探矿工程
烧结式PDC钻头模具成型工艺研究
郭东琼, 李锁智, 刘晓燕
2006, 34(1): 77-78.
浏览量:35 下载量:1
摘要:
针对烧结式PDC钻头底模手工成型困难、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冷压成型法制作底模,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底模的原材料配比和成型压力,为底模加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工艺。
潜孔锤同心跟管钻具零件强度分析与研究
赵大军, 吴晓寒, 徐龙宪, 于萍, 计胜利
2006, 34(1): 79-80.
浏览量:32 下载量:0
摘要:
介绍了适合卵砾石地层地震勘探孔施工用的潜孔锤同心跟管钻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针对钻具使用中出现的套管螺纹和内外钻头冲击面强度低、寿命短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钻具的零件进行了强度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套管螺纹和内外钻头寿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