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34卷  第2期

煤田地质
车镇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岩溶模式初探
黄继新, 彭仕宓, 宋来明
2006, 34(2): 1-4.
浏览量:22 下载量:0
摘要:
构造分析和地层研究表明,潜山范围内岩溶垂向发育有限,但是潜山周缘岩溶深度很大。采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岩溶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共识别出3期岩溶作用,即寒武系冶里亮甲山组-凤山组沉积期岩溶、加里东期岩溶和印支燕山期岩溶。初步探讨了3期岩溶机制:沉积期古岩溶受控于沉积、成岩作用,以大气水、海水混合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的储集空间最为有利;加里东期古岩溶介质为大气水,以地表溶蚀为主,岩溶缝、孔、洞多为后期石炭-二叠系泥岩所充填;印支燕山期古岩溶为研究区主要岩溶发育期,受构造运动、内幕地层控制,岩溶介质主要为大气水,混有地下热液影响。
盘古梁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对比
张义楷, 孙伟
2006, 34(2): 5-8.
浏览量:15 下载量:0
摘要:
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志丹县盘古梁长6油层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作了长期、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可识别的短期旋回类型,有向上变深的不对称旋回两种,向上变浅的不对称旋回一种;中期的基准旋回可识别出7个,长期的基准面旋回有3个。最后对基准面旋回对比与传统的沉积旋回对比的方法、过程、分界面的选取标准、对比结果之间的差异及优劣进行了探讨。
基于组件式GIS工具MapX的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系统
刘传志, 汪云甲, 孙本奎
2006, 34(2): 8-11.
浏览量:29 下载量:0
摘要:
在研究GIS开发组件MapX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可视化语言Visual Basic 6.0开发了矿井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系统。该系统利用MapX进行图形的绘制及空间分析,并集成多级模糊评价模型,能够对评价区煤炭资源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基于ArcIMS的网络矿产勘探信息系统方案
张彦敏, 芮小平
2006, 34(2): 11-14.
浏览量:34 下载量:0
摘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矿产勘探信息系统成为矿产勘探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WebGIS软件平台ArcIMS对网络矿产勘探信息系统框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和功能模块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运行效率。
矿井地质
老虎台矿83001采区电磁辐射规律
晋树青, 刘贞堂, 王恩元, 肖栋
2006, 34(2): 15-17.
浏览量:25 下载量:0
摘要:
以抚顺老虎台矿83001采区煤岩体的电磁辐射为例,分析了采区煤岩体的电磁辐射与应力分布规律,并以此确定了冲击矿压防治的重点区域。
浅埋煤层覆岩切落裂缝破坏及控制方法分析
余学义, 黄森林
2006, 34(2): 18-21.
浏览量:15 下载量:2
摘要:
陕北神东矿区厚风积沙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浅埋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呈非连续切落式裂缝破坏。大量研究表明,这种裂缝损害受覆岩中关键层的控制。因此,研究浅埋煤层关键层的破断规律和失稳条件是解决这种条件下采动损害控制的关键技术。以神东矿区大柳塔1203综采工作面为例,应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覆岩中关键结构层稳定条件与采动损害之间的关系,为神东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确定合理、经济的保水控制开采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煤层气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煤储层高渗区预测——以沁水盆地为例
晋香兰, 张泓
2006, 34(2): 22-25.
浏览量:19 下载量:0
摘要:
煤储层的渗透性是控制煤层气开采的主要储层参数之一。本文以沁水盆地为例,在总结我国煤储层渗透性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因素,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煤储层渗透性预测模型。沁水盆地煤储层渗透性的多元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预测结果显示,沁水盆地有利于煤层气开发的高渗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潘庄-阳城、北部的阳泉-寿阳及太原西山煤田等地区。
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藏成藏期次研究
祝厚勤, 庞雄奇, 王文军
2006, 34(2): 26-29.
浏览量:26 下载量:0
摘要:
在分析盐城凹陷构造演化史、朱家墩构造圈闭发育史和盐城凹陷主力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朱家墩气藏K2t(泰州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分布特征和均一温度。研究表明,K2t储层流体包裹体明显分为盐水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明显分为两期(即渐新世晚期和新近纪末期)。结合构造演化史、圈闭发育史和生、排烃史,并经综合分析认为,在渐新世晚期和新近纪末期,朱家墩气藏有过两期主要的油气充注,且以第2期充注为主。
淮南煤田潘一井田13-1煤层瓦斯含量特征
鲁玉芬, 陈萍, 唐修义
2006, 34(2): 29-32.
浏览量:15 下载量:0
摘要:
通过对淮南煤田潘一井田13-1煤层92个实测瓦斯含量值与井田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建立了瓦斯含量变化的3个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煤层瓦斯含量的分析必须以瓦斯地质单元为区块;瓦斯含量变化与煤层距基岩面深度(而不是地面深度)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但同一煤层的不同区块显示出不同的相关性。
煤生烃动力学研究进展
吴保祥, 段毅, 郑朝阳, 王传远
2006, 34(2): 33-37.
浏览量:16 下载量:0
摘要:
化学反应动力学是评价煤的生烃过程和生烃特性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煤生烃动力学模型理论研究和标定得到了不断的深化,煤生烃动力学研究在认识煤源岩成烃规律方面也有长足发展,并在煤源岩评价中初见成效。但是在压力条件下,关于生烃动力学在煤源岩定量和动态评价方面的研究则报道较少。另外,对单体化合物形成动力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这些研究将代表煤源岩生烃动力学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载荷试验检测复合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傅群和
2006, 34(2): 37-40.
浏览量:38 下载量:0
摘要:
针对桩基检测中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检测承载力实测值与设计值差别很大,从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情况、检测方法出发,通过实例分析了复合地基承载力取值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桩设计参数取值偏低、地基土的力学性能未充分利用、设计的安全储备偏大是影响承载力取值的主要因素,检测时桩间土含水量的变化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膨胀土公路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刘悦, 黄强兵
2006, 34(2): 41-44.
浏览量:19 下载量:1
摘要:
以国道G316线安康至汉阴段K25膨胀土公路滑坡为例,介绍了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阐述了该膨胀土公路滑坡的形态、滑面滑床特征和变形特征以及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营力对该滑坡的影响。采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对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开挖路堑是该滑坡产生的直接原因。其形成过程及机理为:开挖—非饱和滑带土浸水软化,抗剪强度降低或丧失—坡面隆起、坡顶开裂和坡脚剪切破坏—剪切破坏区向上发展与后缘张裂隙贯通—滑面贯通、滑坡产生。
栗西沟尾矿坝地震响应及液化分析
吴远亮, 仵彦卿, 郭振世
2006, 34(2): 45-47.
浏览量:18 下载量:0
摘要:
采用不排水有效应力法,利用Geo-slope软件,对金堆城栗西沟尾矿坝进行了地震响应的综合分析与液化计算。结果显示: a .栗西沟尾矿坝在静态条件下是稳定的; b .在7度地震条件下,尾矿坝的加速度反应较小,其放大倍数为2.204; c .栗西沟尾矿坝内动剪应力和动孔压绝大部分是随着地震历时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d .坝内孔压比都较小,抗液化安全系数较大,但局部液化区的存在,仍可能影响到整个坝体的安全性,应在液化区采取加固措施。
兖济滕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郝启勇, 尹儿琴, 鲁孟胜, 林树杰, 张心彬
2006, 34(2): 48-51.
浏览量:23 下载量:0
摘要:
提出了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概念和目的,并通过对矿区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兖济滕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调查-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且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济宁矿区和滕北矿区的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较轻),兖州矿区和滕南矿区分别为Ⅲ级(较重)和Ⅳ级(重)。
渭河断陷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与热储分析
赵西蓉
2006, 34(2): 51-54.
浏览量:31 下载量:3
摘要:
渭河盆地地处多个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呈现多条断裂带。这些断裂带控制着渭河盆地的基底构造以及地热资源的展布。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物化探及地热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断裂构造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及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勘探及开发地热资源提供了依据。
系统聚类逐步判别法对皖北矿区突水水源的分析
殷晓曦, 许光泉, 桂和荣, 陈陆望
2006, 34(2): 58-61.
浏览量:26 下载量:0
摘要:
以Ca2+、Mg2+、K++Na+、Cl-、SO42-、CO32-、HCO3-、pH值与TDS的测试结果为指标,对皖北矿区四含、煤系、太灰、奥灰4个主要突水含水层系统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能代表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的水样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并从中选出了SO42-与TDS两种标型组分,建立了皖北矿区突水水源的判别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
基于SMS(短消息)通信的水文长观孔的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陈万胜, 王继矿, 张福平, 李萍
2006, 34(2): 62-64.
浏览量:33 下载量:0
摘要:
论述了远程水文监测系统的方案设计、系统组成、硬件配置、软件设计、工作原理、功能以及技术性能。该系统通过采集子站,将采集的数据整理后由GSM手机模块发送到监测中心进行处理,绘制出相应的曲线,并打印成报表。如果出现异常,则直接将相应信息发送到维修人员的手机上。监测中心还可以对采集子站进行远程参数设置、定时采集和电池电量等相关参数的监测。
煤田物探
一种孔压静力触探数据采集系统
吴来杰, 孟高头, 王俊平, 姚登友, 刘川
2006, 34(2): 64-66.
浏览量:15 下载量:0
摘要:
从实现孔压静力触探多种测量功能和自动测量与数据记录的要求出发,开发了一套孔压静力触探数据采集系统,并完成了TCY-1型测试仪以及PC机配套软件的设计与调试;介绍了其组成单元、工作原理与流程。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数据容量大、体积小和功耗低等特点。应用表明,系统操作简便、配置灵活、工作效率高,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勘测领域。
煤田烧变岩非均匀磁化的二度半模型反演
李曼, 刘天佑
2006, 34(2): 67-69.
浏览量:19 下载量:0
摘要:
针对煤田火烧区烧变岩体的单一磁化模型反演解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缺点,根据烧变岩体热剩磁随温度及深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小波多尺度分解二阶逼近,消除区域场,建立了非均匀磁化烧变岩体二度半多边形体反演模型。实例计算,效果良好。
去假频高分辨率τ-p变换法波场分离
刘保童, 朱光明
2006, 34(2): 70-73.
浏览量:14 下载量:0
摘要:
τ-p变换是消除相干噪声、波场分离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常规τ-p变换存在算子假频和端点效应,分辨率太低,无法直接使用。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非迭代高分辨率τ-p变换方法,可同时压制假频和端点效应,提高了变换域的分辨率。通过理论模型记录与实际资料的试验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监测地下介质污染问题的数值模拟
余京洋
2006, 34(2): 73-76.
浏览量:29 下载量:0
摘要:
对地下介质不同污染模式的电性分布特征,给出了不同的地电模型。针对不同的地电模型,利用2.5维有限元正演模拟的方法计算出了不同监测装置形式下的异常分布特征,并给出了针对不同污染模式的最优监测装置形式和异常分析方法。同时模拟分析了对于不同污染程度监测的可行性。
探矿工程
节水钻探新技术及其改型应用
卢春华, 鄢泰宁, Н. Г. 叶戈罗夫, 蒋国盛, 吴翔
2006, 34(2): 77-80.
浏览量:20 下载量:0
摘要:
传统的钻进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地表水,而干旱缺水地区钻探又经常会遇到缺水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孔内地层水局部循环节水思维,研制了脉动器替代地表钻探泵的传统出水阀,利用地表钻探泵缸体中的水经过脉动器后形成水力脉冲驱动孔内潜水泵工作,使孔内地层水实现孔内局部循环完成正常钻进,可节水4/5~19/20。其潜水泵改型为液动冲击器、潜水泵改型成潜孔扬水泵、潜水泵改型成锤击打入式取样器,可实现孔底回转冲击钻进、抽取地下水满足缺水地区及时补充泥浆池供水的需要、在不扰动地层的情况下取得原状土。该节水钻探新技术在钻进过程中基本不消耗地表水,且不扰动地层,并能显著提高机械钻速,在干旱缺水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