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35卷  第2期

煤田地质
黑龙江鸡西含煤盆地早白垩世城子河组特尔姆叶(Tyrmia)的发现
孙革, 刘风香
2007, 35(2): 1-5.
浏览量:61 下载量:6
摘要:
报道了本内苏铁类植物化石——特尔姆叶(Tyrmia)在黑龙江鸡西含煤盆地早白垩世城子河组的新发现。介绍了特尔姆叶属的研究简况。根据新发现化石的外部形态及角质层解剖等特征,建立了新种——鸡西特尔姆叶(Tyrmia jixiensis sp.nov.),并讨论了其在研究鸡西含煤盆地早白垩世时期古气候及古环境的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陇县地区含煤有利区构造预测
康高峰, 王辉, 刘池洋
2007, 35(2): 5-9.
浏览量:36 下载量:2
摘要:
从沉积-构造演化的角度,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区内侏罗系、白垩系及古近系等地层岩相、地层原始沉积厚度、残留厚度的对比与分析,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县地区在南北方向上具“翘翘板”式的沉积-构造演化规律。通过构造控煤作用分析,预测出该区存在南北两个含煤有利区,并得到地震勘探验证。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下侏罗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
陈辉, 戴小平, 王起琮, 熊涛, 王永东
2007, 35(2): 10-14.
浏览量:29 下载量:0
摘要:
根据层序沉积时限以及基准面旋回界面识别标志,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甘泉地区下侏罗统进行了划分。识别出下侏罗统各级旋回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1个超长期、8个长期、32个中期、86个短期旋回层序。应用地层等时对比技术,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地层对比框架、中期旋回层序为地层对比单元,建立了研究区下侏罗统等时地层格架。下侏罗统沉积于盆地基底快速沉降、缓慢抬升的构造环境,在基底抬升速度周期性变化过程中,盆地边缘沉积了数层可采煤层,成为划分层序的重要依据。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三段煤种和煤级分布特征
王宇林, 高玉娟, 赵忠英, 姜志刚
2007, 35(2): 14-16.
浏览量:35 下载量:0
摘要:
运用煤田地质学基本理论和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值及工业分析等有关数据,确定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三段含煤亚段的煤种主要为褐煤、长焰煤和气煤;进而阐述了该煤段垂向上煤级与埋深的变化规律性、不同赋煤区各煤级垂向界限的差异性。在平面上,长焰煤在东部凹陷的6个赋煤区均有分布,褐煤分布于东部凹陷西南端和中北部,气煤则集中分布于该凹陷的中南部。区域地温场和火山活动控制了煤级的空间分布。
府谷煤矸石的赋存状态及煅烧增白特性
李青海, 罗俊文
2007, 35(2): 17-19.
浏览量:44 下载量:1
摘要:
据地质勘探资料并结合显微镜观察、X衍射和差热分析法,研究了陕西府谷地区煤层中的煤矸石赋存状况。结果表明:府谷地区的煤矸石赋存丰富,且大多数样品中高岭石的质量分数均在90%以上,可作为优质的高岭土矿产。对该煤矸石的煅烧增白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煅烧条件下,含碳量高的煤矸石白度提高得快。
基于GIS的煤矿地质测量信息分类编码技术
杜新锋, 姜在炳
2007, 35(2): 20-22.
浏览量:23 下载量:0
摘要:
综合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的专业特性及信息表示的几何特征(主要包括点、线、面等),按专题图层对煤矿地质测量的实体对象进行分类与编码,形成了一套基于GIS的煤矿地质测量信息分类编码体系。该体系具有遵循矿山基础信息的相关国家标准,兼顾数字绘图和空间分析原则,便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特点。
平行轮廓线构建复杂断层地质模型研究
李光亮, 肖海红, 徐遵义, 邹华胜, 王宇飞
2007, 35(2): 22-24.
浏览量:38 下载量:0
摘要:
由于断层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简单的处理方法在断层模拟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利用平行轮廓线(outline)的方法,对剖分地质体轮廓、关键点的确定与匹配进行了研究,并以乌达地区为实例,进行了三维地质体构建,取得了较好的地质表现效果。
煤层气
无烟煤对甲烷等温吸附解吸特性实验研究
马东民, 温兴宏
2007, 35(2): 25-27.
浏览量:29 下载量:0
摘要:
研究空气干燥基无烟煤对甲烷(CH4)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发现其对甲烷的解吸残余率达56%。为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特设计了原煤样的炭化和活化实验,扩大了原料的比表面积,进而在等温条件下研究了两个改性样品对甲烷的吸附/解吸特性。对比发现,比表面积的增大能显著增加样品对甲烷的吸附总量,但对解吸残余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考虑到影响甲烷吸附/解吸的因素,又在等温条件下对主控因素——水分作了平行实验,结果显示,水分对活化样解吸残余率有明显影响。
构造抬升过程中煤储层压力的定量分析
吴永平, 李仲东, 王允诚
2007, 35(2): 28-30.
浏览量:43 下载量:0
摘要:
从煤储层在构造抬升过程中异常压力的成因机理入手,通过沁水、塔巴庙地区抬升过程的定量模拟研究,分析在整个抬升过程中煤储层流体体积的变化所引起的流体压力的变化情况,从而反映储层压力在整个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抬升过程是异常低压形成的重要机制”的结论。
亨利定律在煤层气组分溶解分馏中的应用
陈润, 苏现波, 林晓英
2007, 35(2): 31-33.
浏览量:101 下载量:3
摘要:
亨利定律的引入,使煤层气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组分分馏得以合理解释,为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研究提供了信息。采用半经验公式计算CH4(甲烷)和CO2(二氧化碳)的亨利常数,根据逸度因子公式求取CH4和CO2的逸度,根据亨利定律计算出不同埋深下CH4和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CH4溶解度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CO2的溶解度则随埋深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在800 m深度以下)又减小,但CO2与CH4溶解度比率却在不断减小。这就意味着浅部CO2的溶解运移分馏更为活跃,它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这一认识为圈定煤层气富集区和确定CO2注入(以驱使CH4产出)的最佳温压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基于GIS的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系统研究
孙亚军, 杨国勇, 郑琳
2007, 35(2): 34-37.
浏览量:25 下载量:0
摘要: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得到的含水层背景值,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矿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基于GIS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利用GIS可视化技术将判别结果直观地显示出来。该系统不但实现了突水水源的点查询,还实现了突水空间分区。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它可高效准确地完成未知突水水样的水源判别,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多圈管冻结瞬态温度场有限元数值分析
李栋伟, 汪仁和, 胡璞
2007, 35(2): 38-41.
浏览量:33 下载量:0
摘要:
人工冻结温度场是空间和时间相关且含有相变的不稳定瞬态传热问题。以淮南某煤矿冻结工程为研究背景,应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程序ADINA模拟冻结管偏斜条件下的冻结壁厚度、平均温度与冻结时间等,结果和现场实测十分接近。研究表明: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冻结温度场,能很好地预测冻结壁温度场发展,可为冻结工程信息化施工提供参考。
基于神经网络的沉陷区水深遥感研究
武彦斌, 彭苏萍, 黄明, 邹冠贵
2007, 35(2): 41-44.
浏览量:25 下载量:1
摘要:
为获取煤矿积水沉陷区遥感影像数据与沉陷区水深的定量关系,建立了BP神经网络水深反演模型,并对淮南潘一矿积水沉陷区水深进行了反演。首先对Landsat卫星影像数据(TM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和沉陷区范围提取等,然后输出像元反射率值,并与水深实测控制点坐标匹配,使水深值与反射率值对应。实验结果表明:以水深值2 m为阈值,水深值小于2 m的区域,模型反演水深值与实测水深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66 3 m,平均相对误差为13.29%;水深值为2~6 m的区域,模型反演水深值与实测水深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578 6 m,平均相对误差为15.20%。
节理岩坡中注浆效应的FLAC3D数值分析
卢敦华, 何忠明, 林杭
2007, 35(2): 45-48.
浏览量:29 下载量:0
摘要:
通过理论推导,确定了边坡的有效注浆范围;由三维拉格朗日元法(FLAC3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在有效注浆范围内对弱面进行注浆。对比节理边坡在注浆前后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注浆提高了节理面的抗剪强度和抗剪刚度,使岩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得均匀和连续;边坡上缘的拉应力区逐渐消失;坡体内各个部位的位移分叉现象逐渐减少,有利于边坡稳定。
采空区上方建筑物地基附近的地表沉陷
杨治林
2007, 35(2): 49-51.
浏览量:57 下载量:3
摘要:
根据载荷作用线上水平位移的特征和采空区上覆岩层破断后的结构形态,确定了位移边界条件;给出了采空区上方任意点的沉降位移、地表沉陷、地表水平位移以及建筑群引起的地表沉陷;探讨了在采空区和建筑物载荷的共同作用下地表的移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引起的地表沉陷与建筑物和采空区的相对位置有关;建筑物附近的地表下沉随着采空区上覆岩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呈非线性变化;在沉降范围内,建筑物两侧地表的水平位移均匀分布,方向相向,均指向建筑物。
沈阳城区岩土工程特性
张捷
2007, 35(2): 52-55.
浏览量:37 下载量:0
摘要:
从区域地质、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几个方面,综合分析评价了沈阳城区的岩土工程特性,据此,将其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分区。这为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区域性的工程地质依据。
煤矿采空塌陷的危险性预测评估与防治措施——以华亭矿区大柳矿井为例
马国哲
2007, 35(2): 55-59.
浏览量:37 下载量:1
摘要:
煤矿开采后引发地面塌陷的危险性预测评估是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核心内容。以华亭矿区大柳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介绍了煤矿采空引发地面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基本内容及评估深度,并提出了较全面的矿区采空塌陷的防治措施,可以为矿井开采后防治地面塌陷提供指导。
北方地下取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姚晓军, 李云朝, 宁建宏
2007, 35(2): 60-62.
浏览量:33 下载量:0
摘要:
结合从事取水工程环评及管理工作的经验,简要介绍了北方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不同勘探程度工作成果的基本内容,同时介绍了该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就该类项目与规划的协调性、不同类型水源地的评价深度及卫生防护带划分等方面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等进行了讨论;以已完成的该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成果作为案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项目类型及所处地区的不同,确定相应的评价重点与评价内容,最后简要展望了此类项目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
煤田物探
复杂3D瞬变电磁场FDTD模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闫述, 傅俏, 王刚, 曾雪枝
2007, 35(2): 63-66.
浏览量:30 下载量:1
摘要:
为了实现缓变瞬态电磁场的时域有限差分(FDTD)模拟,引入了虚拟位移电流,使FDTD随时间步的递推能够进行。在以往较简单模型的计算中,利用时域瞬变场传播需要时间的性质,可将激励源化为初始条件代入,但是对于复杂3D模型,原有的方法不再适用,应当重新考虑源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由于实际源带有“斜坡”,故可采取将激励源模拟注入的方式;地下边界根据电磁波在导电媒质中快速衰减的特性设定,将改进的完全匹配层用于空中边界。分析表明,对于由空中和地下区域非均匀网格离散引起的时间稳定性问题,交替方向隐式FDTD是可行的解决办法。
天然大地电磁场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
严家斌, 刘贵忠
2007, 35(2): 66-69.
浏览量:29 下载量:1
摘要:
分形理论是分析和研究自然界中具有“自相似性”、“自仿射性”不规则形体的重要手段。分形维是描述这种分形体的定量参数,反映了系统的复杂性与本质特征。利用相空间重建理论与G-P算法对大地电磁场的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表明大地电磁场时间序列相空间的吸引子是存在的,大地电磁场虽然看似随机的天然信号,事实上它是具有内在确定性的随机信号。实例分析表明,大地电磁场时间序列关联维数与地下介质特征密切相关,能定性地反映介质的电性分布与结构特征。
基于小波域KL变换的探地雷达信号处理
张志禹, 刘亚丽
2007, 35(2): 70-72.
浏览量:49 下载量:2
摘要:
探地雷达目标回波信号通常会受到串扰(或直达波)、随机噪声等的干扰,致使目标信号难以分辨。利用小波分析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和多道探地雷达记录中直达波、目标回波信号以及随机噪声等的不同相关性,对探地雷达记录进行小波分解,得到多频段的小波剖面,再对不同频段的小波剖面做KL变换,实现了串扰抑制。通过实验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地震波场叠前零偏移距化算法研究
孙渊, 陈树凯, 梁丽敏
2007, 35(2): 73-75.
浏览量:47 下载量:0
摘要:
在能源地震勘探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叠前倾斜地层的时差校正,提高速度分析和叠加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快速实现叠前部分偏移的算法,即零偏移距化(MZO)算法。该算法应用波场外推的技术及波动方程偏移的有限差分算法,可在共偏移道集上实现,对于3D资料须应用同方位角共偏移距道集。经实际资料测试,其计算速度比同类的DMO方法快一倍,且处理效果相当。
巷道煤层天然电磁波法超前探测
杨武洋
2007, 35(2): 76-78.
浏览量:46 下载量:1
摘要:
利用天然电磁波研制的DTY型地电探测仪,多年来一直在地面探查煤层厚度和附近小构造。根据生产需要,研制了井下巷道煤层超前探测仪,在巷道掌子面前顺着煤层的视倾角可以超前探测100 m内煤层厚度,及煤层附近的小断层。
平衡剖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张向鹏, 杨晓薇
2007, 35(2): 78-80.
浏览量:39 下载量:0
摘要:
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思想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状况、研究思路、存在的不足和研究进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