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38卷  第2期

煤田地质矿井地质
利用XRD法探讨邢台隆东井田煤变质规律
张路锁, 关英斌, 李海梅, 张国斌, 赵平, 李素, 郑建, 崔胜
2010, 38(2): 1-4.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01
浏览量:41 下载量:2
摘要:
邢台隆东井田煤变质情况复杂,直接影响煤的工业利用。利用X-射线衍射(XRD)法探讨了区内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基本结构单元特征及煤变质规律。结果显示:垂向上,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层片间距d002值逐渐减小,层片堆积高度Lc和层片直径La值逐渐增大;平面上,离岩浆侵入体越近,煤层的层间距d002值越小,反之d002值越大。在煤种分布上,因受岩浆热源的影响,井田内煤种以旧城为中心向外呈带状分布,旧城附近为无烟煤,向外逐渐过渡为贫煤、瘦煤、焦煤、肥煤和气煤。区内煤变质作用主要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并叠加了岩浆热变质作用。
三维可视化地测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
周智勇, 陈建宏, 汤其旺, 舒学军
2010, 38(2): 5-8.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02
浏览量:26 下载量:0
摘要:
针对国内矿山普遍缺乏三维地测信息系统软件的情况,根据矿山地测工作的一般流程,开发了地测信息管理系统、地质编录数字化软件及矿山三维图形处理系统,建立了矿山地测信息数据库,编写了相关软件的接口程序,实现了系统的一体化综合集成。该系统可通过接口的智能处理,将采集到的基础数据导入三维图形处理软件,并生成基础图件,从而实现地矿工程的三维建模。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了矿山地测数据处理及地测图件绘制的一体化管理。
煤层气
煤层气不同开发方式的应用现状及适应条件分析
张培河, 张明山
2010, 38(2): 9-13.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03
浏览量:33 下载量:1
摘要:
在对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煤层气开发方式的技术特点、技术优势和存在问题,以及应用现状和应用效果,并根据不同开发方式的技术、工艺要求,从地质、储层、地形和投资等方面研究了主要开发方式的适应性。基于美国和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的综合对比分析,并针对我国主要煤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地形条件等,提出了相应的煤层气开发方式: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比较适合地面垂直井和定向井开发方式;其他地区因地质条件大都比较复杂等原因,建议首选直井方式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
煤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压裂液滤失的影响
冯利娟, 郭大立, 曾晓慧, 朱卫平, 刘川庆
2010, 38(2): 14-17.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04
浏览量:29 下载量:0
摘要:
压裂液滤失系数是压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由于煤层中的渗透率、孔隙度等物性对应力极为敏感,在对煤层进行压裂设计时,若直接用试井和测井测得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值代入滤失系数的计算公式,算出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通过实验室内不断改变围压的方式来模拟煤储层上覆压力的变化情况,建立了某盆地煤层应力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并在考虑煤层物性应力敏感性的情况下,探讨了煤层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发现,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及岩心渗透率与净围压的关系均符合指数递减规律。另外,通过对动态渗透率的拟合,使得到的综合滤失系数远远大于未考虑应力情况下的综合滤失系数,这样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采动区远程卸压煤层气抽采地面井产能影响因素
黄华州, 桑树勋, 方良才, 李国君, 韩家章, 程志忠, 徐宏杰
2010, 38(2): 18-22,31.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05
浏览量:27 下载量:1
摘要:
以淮南矿区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井抽采工程实践为依托,通过工程试验和系统分析,探讨了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产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产能曲线可分为两个阶段,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第Ⅰ阶段的井才能有较高产能。研究还显示,煤层气地面井产能受地层结构和采动影响较大。在研究区,当地层结构为松散层厚度<406 m,基岩与松散层厚度比值>0.74,下保护层与被保护层间距为6670 m,且平均采高≤2.2 m,平均产煤低于3 898 t/d时,利于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井抽采;当松散层厚度>430 m,11-2煤和13-1煤层间距>74 m,基岩与松散层厚度比值<0.7时,卸压煤层气地面直井成功率较低,此时,可通过改变井位和优化井身结构来适应地层结构的变化,提高地面井抽采成功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华北东部深部岩溶及煤矿岩溶水害特征
虎维岳
2010, 38(2): 23-27.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06
浏览量:32 下载量:8
摘要:
针对我国华北东部煤矿井开采深度迅速增加,矿井岩溶水害日益加重的客观问题,文章分析讨论了深矿井开采的基本概念,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中国东部主要煤矿井目前开采深度达到600 m左右且以12 m/a左右的速度向深部延伸的变化趋势。从华北东部地区沉积古地理环境与地壳运动演化史方面分析了该地区厚层奥陶纪灰岩的形成及其后期岩溶发育过程。通过对研究区几个重点矿区揭露的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特征在穿层和顺层方向上随深度变化规律的分析,揭示出华北东部主要煤矿区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特征在垂向上具有弱-强-弱和顺层方向上随埋深具有由强到弱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华北东部煤矿深部开采将面临的岩溶水害问题及其防治水技术思路。
双层软土非线性固结理论研究
冶小平, 万龙, 赵杰伟, 王志春, 周舟
2010, 38(2): 28-31.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07
浏览量:38 下载量:0
摘要:
对固结系数的非线性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固结系数的非线性控制方程,指出了γ因子对固结系数非线性变化的影响。考虑到固结系数、渗透系数、压缩系数整体变化以及双层软土一维非线性固结方程求解困难,建立了差分格式的双层软土一维非线性固结差分方程,利用差分法对该方程进行了求解,为工程中复杂方程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表明:固结系数并不是决定双层软土非线性固结性状的唯一指标,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岩溶隧道涌水对降雨的响应特征
刘建, 刘丹
2010, 38(2): 32-35.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08
浏览量:30 下载量:0
摘要:
引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铜锣山岩溶长大隧道为例,采用相关分析和频谱分析,定量研究了该隧道涌水对降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隧址区岩溶地下水系统储量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和过滤作用,致使隧道涌水与降雨的相关程度不高,平均滞后时间长达12.62 d,由此推断,隧道涌水与降雨之间的连通性较差。此研究成果可为隧道后期的防排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二次抛物线型强度包络线的管桩挤土效应分析
刘伟平, 扶名福, 胡小荣
2010, 38(2): 36-38.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09
浏览量:31 下载量:0
摘要:
假定管桩在沉桩时的挤土过程是一个圆柱形孔扩张过程。基于具有抛物线型强度包络线和圆孔扩张理论对管桩的挤土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桩周土体周围土体的弹塑性力学行为,得到应力场和位移场等的表达式,并求得其塑性区半径、孔内最终压力。其结果可以为管桩工程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非开挖铺管阻力新计算模型及减阻措施
刘远亮, 乌效鸣, 王海
2010, 38(2): 39-41.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10
浏览量:14 下载量:0
摘要:
在非开挖工程中,计算出当前工艺条件下的铺管阻力、选择正确的铺管方法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通过数学解析方法,重点考虑回拖过程中管道弯曲段弯曲阻力的影响,建立了铺管阻力新计算模型。实践证明,该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仅相差6%,比较符合实际,提出的减阻措施对现场施工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砂性土渗流的分形特征研究
杨靖, 汪吉林
2010, 38(2): 42-45.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11
浏览量:15 下载量:0
摘要:
针对砂性土颗粒结构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从颗粒级配和达西定律出发,基于分形几何理论,通过颗粒分析和渗透试验,建立了砂性土颗粒级配分形维数与不均匀系数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级配分形维数的物理意义;通过线性回归,进一步探讨了级配分形维数与渗透系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级配越好,不均匀系数越大,分维越小,渗透系数也越小。结果表明,级配分形维数是刻画砂性土的颗粒组成及其级配特征的有效参数,直观定量地描述了土的渗透性能,从而为多孔介质以及断层破碎带等裂隙介质的渗透性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研究思路。
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铁和锰的空间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刘进, 许光泉
2010, 38(2): 46-49.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12
浏览量:35 下载量:1
摘要:
通过常规和地统计学分析,查明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铁锰含量的空间差异性,得出变异函数图符合指数模型,二者都由结构性因素引起。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表明,铁、锰在空间呈现相同的分布趋势,超标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和低山丘陵区,其含量与岩土成分、地下水所处的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径流条件、酸碱性等有关。
煤田物探
直流电阻率法的深部结构分辨——三维模型的二维反演
游秀珍, 吴小平, 王威, 余勇, 鲁晶津
2010, 38(2): 50-53,58.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13
浏览量:34 下载量:0
摘要:
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深部三维结构的电阻率三维数值模拟,对计算得到的单极-单极和对称四极装置视电阻率剖面进行电阻率二维反演研究。结果显示:单极-单极装置在横向上只要三维异常体中心的水平间距不小于两者中心埋深之和,就可以基本将2个三维结构分辨出来;相同情况下,对称四极装置在横向上的分辨效果优于单极-单极装置;单极-单极装置在垂向上的分辨要优于对称四极装置。
TI介质多波叠前AVA岩性参数反演
钟峙, 李录明, 史运华, 罗奕
2010, 38(2): 54-58.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14
浏览量:15 下载量:1
摘要:
介质各向异性对多波振幅随入射角变化而变化(AVA)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根据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Zoeppritz方程,探讨TI介质中AVA曲线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利用解析广义线性反演法和扰动广义线性反演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反演,完成了对地层P波速度、S波速度、密度及各向异性系数的反演。理论模型的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后,将此TI介质多波叠前AVA参数反演方法用于实际多波资料反演处理,取得较好效果,说明多波AVA参数反演方法是可行的,对岩性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频散曲线合成面波地震记录的方法
胡明顺, 潘冬明, 李娟娟, 陈涛, 夏暖
2010, 38(2): 59-62,67.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15
浏览量:25 下载量:3
摘要:
准确提取频散曲线是瑞雷波勘探的重要环节,检验各种频散曲线求取方法的正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基于频散曲线,选择抽样脉冲信号作为子波,推导出了合成单炮面波地震记录的理论公式,并利用该公式,针对不同弹性层状介质模型的频散曲线合成了面波地震记录。通过对其波场特征对比和频谱分析,同时采用频率-波数域法反求其频散曲线,结果与模型频散曲线几乎相同,从而充分验证了该面波合成方法的正确性。
含煤地层各向异性介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钱进, 崔若飞, 陈同俊
2010, 38(2): 63-67.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16
浏览量:18 下载量:4
摘要:
煤储层是一种双重孔隙介质,其孔隙由基质孔隙和裂隙组成,并具有自身独特的割理系统。传统的煤田地震勘探将煤层假设为单一的各向同性介质,没有考虑其中裂隙对煤层的影响。利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算法,分别对不同厚度VTI和HTI型煤层的弹性波传播特征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波场快照和含煤层状介质的地震模拟记录。从波场快照中可以看出,弹性波在VTI和HTI型煤层中传播存在明显差异;煤层厚度变化对波场的敏感性要强于煤层类型的变化。
探矿工程
E-link电磁波无线随钻测量系统在煤层气钻井中的应用
施斌全, 亢武臣
2010, 38(2): 68-70,75.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17
浏览量:37 下载量:6
摘要:
简述了E-link电磁波无线随钻测量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通过在WL05-1井煤层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成功使用,表明E-link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在煤层气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水平孔某型喷反装置的结构优化实验
黄华元, 冯晓, 马春林, 丁伯成
2010, 38(2): 71-75.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18
浏览量:18 下载量:0
摘要:
通过类比相关喷反机具设计,设计并制造了某型喷反装置模型。之后进行了结构优化实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适于现场工况的喷反装置关键器件优化组合,并认识到该类喷反装置中,喉管喷嘴组合模式对吸水效率的影响最大,而流量参数m、间距S对吸水效率的影响较小;喷嘴喷速大于40 m/s时,其吸水效率急剧下降。
新型电磁随钻测量系统信道传输特性研究
李晓, 姚爱国, 李运升
2010, 38(2): 76-78.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19
浏览量:55 下载量:7
摘要:
电磁波随钻测量不受钻井液性质影响,因而优势得以突现,但其发展瓶颈在于信号传输距离短。论述了电磁波通道式MWD (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传输装置信道计算的等效传输线法,分析了天线参数、激励源频率等参数的变化对检测电压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计算探讨了影响电磁波传输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地面检测电压随金属环长度增大而增大;温度是对电磁信号传输装置影响显著的一个参数,它能彻底改变电子元件的工作性能,使其丧失功能。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可利用等效传输线理论,合理地选择所用激励装置尺寸参数,从而达到优化天线尺寸的目的。
综合信息
地学时间单位Ma和Myr及其派生单位用法的探讨
李成俊, 骆振福, 邓群, 靳晓艳, 王继红
2010, 38(2): 79-80.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0.02.020
浏览量:188 下载量:2
摘要:
针对夏明生先生认为“Ma”及其派生单位(如“m/Ma”和“℃/Ma”)在地学期刊中属错误用法的观点,查阅了国家标准GB 3100-93和国际地学期刊有关规定。进而提出“Ma”和“Myr”均可表示“100万年”的观点,并指出这两个单位在国际期刊用法中的区别,即“Ma”用于表示某一地质事件距今的绝对年代(absolute dates),而“Myr”用于表示某一地质事件的延续时间或时间间隔(duration或interval)。另外,还提出了Ma”和“Myr”的派生单位供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