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34卷  第5期

煤田地质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地震浊积岩特征研究
杨剑萍, 陈顺霞, 查明, 牟雪梅
2006, 34(5): 1-4.
浏览量:17 下载量:0
摘要:
通过大量岩心、薄片、粒度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首次提出山东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沙三段上部浊积岩与典型的原地震积岩(包括震裂岩、震褶岩、自碎屑角砾岩等)紧密伴生,当属于地震成因浊积岩,地震浊积岩与原地震积岩之间被震积不整合面分割。地震浊积岩与非地震浊积岩具有类似的鲍玛序列,不同的是地震浊积岩鲍玛序列底部的含砾砂岩中颗粒具有碎裂结构。根据地震浊积岩所处位置,垂向上一般可组成完整的原地震积岩—“似海啸岩”—震浊积岩序列、原地震积岩—震浊积岩序列或者未震层—地震浊积岩序列。地震成因浊积岩的发现和研究,将为研究陆相湖盆地震事件沉积及正确判断济阳坳陷储集砂体的“多元”性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陕北子洲地区二叠纪山西组沉积环境
庞军刚, 李文厚, 郭艳琴, 王起琮, 陈全红, 梁积伟
2006, 34(5): 5-8.
浏览量:20 下载量:0
摘要:
针对陕北子洲地区山西组是否受海水影响的争议,对该组岩石进行了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山西组的古环境以淡水为主,但间或受海水的影响。根据野外露头和岩心观测,依据沉积旋回、岩电特征、沉积构造等,识别出研究区山西组为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广泛发育为特征,并构成研究区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砂体,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间湾沼泽等微相;论述了山23段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
贵州大方背斜南东翼煤中硫特征及成因分析
赵福平, 舒万柏
2006, 34(5): 9-12.
浏览量:27 下载量:0
摘要:
根据井田勘探施工钻孔采取的136个煤样的煤质测试结果,对贵州大方背斜南东翼可采煤层煤中硫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可采煤层从特低硫煤—高硫煤均有,中上部煤中硫的质量分数较高,一般为中高硫煤,中下部以低中硫煤为主,底部煤中硫的质量分数变化大,从特低硫煤可到高硫煤;龙潭组中上部煤层煤中硫主要与硫的来源和沉积环境有关,而下部煤层煤中硫与其来源有关,与沉积基底中岩性发育也有一定关系,凝灰岩、玄武岩发育地段,煤中硫的质量分数低,反之则高。
断层封闭性研究进展
宋来明, 贾达吉, 徐强, 王志君
2006, 34(5): 13-16.
浏览量:19 下载量:0
摘要: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断层封闭性的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从定性以及定量的角度对断层封闭性国内外研究方法作了系统综述。认为断层封闭性研究需要结合地震、测井、钻井、油藏地球化学乃至生产动态等多方面资料,其研究过程应是系统的、动态的,进而探讨了断层封闭性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矿井地质
GIS在煤矿断层网络复杂程度评价中的应用
张华, 汪云甲, 刘传志
2006, 34(5): 17-20.
浏览量:12 下载量:0
摘要:
基于GIS组件MapX开发了相应的评价软件,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并结合分维思想对刘桥二矿断层网络复杂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应用GIS技术能够有效地获取模型参数,增加数据和评价结果的直观性,为煤炭资源开发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开滦矿区地质保障系统技术研究
李建民
2006, 34(5): 20-22.
浏览量:59 下载量:1
摘要:
开滦矿区地质条件复杂,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地质条件保障问题。叙述了开滦矿区地质保障的技术难点,优化的地质保障实施方案和综合探测技术手段,和以计算机管理为基础的构造多元信息集成分析系统。采取这些综合地质保障技术,在本矿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储冷对井治理深部矿井热害研究
何满潮, 张毅, 乾增珍, 郭东明
2006, 34(5): 23-26.
浏览量:28 下载量:1
摘要:
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随之而来的热害问题也愈加严重。采用地层储冷技术,利用换能系统及储冷对井,治理井下热害。本文以夹河矿的地质条件、热力学及水力学参数为设计依据,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储冷对井储冷期顶板下40 m等温线和制冷期I-I剖面等温线,从理论上证明了储冷对井用于储冷和制冷的可行性。另外,储冷期末停采停灌期,储冷对井冷水体温度上升曲线分析表明,储冷对井所在储冷含水层具有良好的储冷效果。
煤层气
煤层气采收率预测方法评述
张培河, 李贵红, 李建武
2006, 34(5): 26-30.
浏览量:12 下载量:2
摘要:
综合评述了煤层气采收率预测方法。分别对类比法、解吸法、气含量降低估算法、等温吸附曲线法和气藏数值模拟法的原理、适用条件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并对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章指出:解吸法、气含量降低估算法和等温吸附曲线法虽然计算过程简单,但因其考虑因素少,确定的采收率可靠性差;类比法取决于研究者对研究区和类比区的研究程度以及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气藏数值模拟法确定的煤层气采收率比较准确,但适用的范围较窄,而且所需数据多,计算过程复杂。
矿井煤层甲烷封盖条件的初步研究
曾勇, 王占磊, 吴财芳, 韦海江
2006, 34(5): 31-34.
浏览量:16 下载量:1
摘要:
采用岩相统计方法,对煤层甲烷的封盖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封盖能力综合指数(SCI)对煤层甲烷封盖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对研究区主采煤层甲烷的封盖能力进行了区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封盖条件类型为Ⅱ-Ⅳ类,大部分地区属于Ⅲ类中等封盖程度。封盖能力较强区域位于研究区西部、东南部和东北角,均属于Ⅱ类封盖类型,其余地区为Ⅳ类。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浅埋煤层开采隔水层位移规律相似模拟研究
黄庆享, 刘腾飞
2006, 34(5): 34-37.
浏览量:12 下载量:1
摘要:
以陕北榆树湾井田为地质原型,采用柔性隔水层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初步得出了该井田顶板岩层及粘土隔水层在开采影响下的破坏规律,发现顶板基岩关键层仍然是隔水层稳定性控制的关键,指出隔水层下沉梯度TS为控制隔水层导水裂隙出现的指标。
节理岩体强度特征研究综述
张志刚, 乔春生, 刘勇
2006, 34(5): 38-41.
浏览量:13 下载量:0
摘要:
随着岩体工程建设规模的加大,对节理岩体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节理岩体强度及其相关问题有全新的认识。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节理岩体理论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以节理岩体强度为主线,详细论述了理论强度准则、经验强度准则及其与强度有关的节理岩体试验、本构、数值模拟等内容,指出了节理岩体需进一步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基于随机分析的滑坡稳定性二元评价方法
冯永, 赵文斌, 罗文强
2006, 34(5): 42-45.
浏览量:25 下载量:0
摘要:
对利用随机分析方法建立安全系数与可靠性相耦合的滑坡稳定性二元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利用随机分析方法可确定滑坡安全系数的分布形态,计算出最大可能安全系数下的滑坡破坏概率Pf,用最大可能安全系数和可靠性得出可靠安全系数来评价该滑坡的稳定性。在折减后的安全系数的极限状态中,根据典型的不同最大可能安全系数及相应的临界破坏概率,建立了二元滑坡稳定性分区,用于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实例表明:利用随机分析方法建立这种二元体系是可行的,可以更加精确和客观的对滑坡稳定性做出评价。
强夯失效地基土的补救方法
吕琦, 李哲, 李旭
2006, 34(5): 45-47.
浏览量:28 下载量:0
摘要:
针对强夯后失效土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灰土短桩复合地基加固失效土地基的方法,并对加固前后地基土的宏观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处理这种类型的失效地基,可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基础上,达到缩短加固工期减少处理费用的目的。
良庄煤矿51101W工作面突水机理
李子林, 施龙青, 刘同彬, 贺宪国, 郭安辉, 李峰, 尹会勇, 李述才
2006, 34(5): 48-51.
浏览量:34 下载量:0
摘要:
新汶矿业集团良庄煤矿51101W工作面因底板突水导致工作面被淹。通过水质分析,判定突水水源是奥陶系灰岩岩溶水。根据工作面附近的地质构造推断,突水通道为延伸到奥陶系与石炭系不整合面的铲状滑动断层(该断层最大落差只有7 m左右)。结合工程实践指出,在该矿,根据断层落差来判断断层导水性的观点并不正确,并提出了“用断层落差(H)与其倾角(α)之比值(S)来说明断层对突水影响程度”的观点。
3S技术在煤矿区开发现状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顾广明, 王丽, 蒋德林, 曹育红
2006, 34(5): 51-55.
浏览量:29 下载量:1
摘要:
介绍了运用遥感技术不同时期的信息源发现监测目标信息、运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确定目标区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作为信息处理的平台与框架,进行遥感专题数据与规划数据叠加,以及在矿山开发及环境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并构建了“3S”技术在煤矿区开发现状及环境调查与监测中应用的集成模式,为客观评价矿产资源规划落实情况,快速查明矿区生态环境现状、灾害地质及环境治理工程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对维护矿业秩序以及综合整治矿区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垃圾填埋场地特征及其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曹丽文, 吴圣林, 赵霞, 王玲, 何光强
2006, 34(5): 56-59.
浏览量:45 下载量:1
摘要:
以徐州某垃圾填埋场工程为例,以勘察工作成果为基础,对区域稳定性、地震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和评价了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垃圾填埋场建设所涉及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本场地的变形特性、边坡稳定性等满足填埋场使用要求,不会出现承压水突涌现象,填埋场的修建不会对地下水产生不良影响,场地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建筑场地是适宜的。
煤田物探
大地电磁测深曲线平滑尺度
严家斌, 刘贵忠
2006, 34(5): 60-62.
浏览量:33 下载量:1
摘要:
在大地电磁测深中由于噪声干扰常使得观测的信号发生畸变,严重地影响了信号的分析,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噪声干扰进行滤波及怎样选择滤波时间尺度是当前数据处理中的难点。利用各向异性扩散(Anisotropic Diffusion,AD)及扩散平衡(Diffusion Balance,DB)方法在噪声压制与信号特征的保护及形态特征的恢复上达到了合理的平衡。模拟与实测数据显示:利用AD与DB可使平滑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达到高精度的逼近,信噪比从14.19 dB提高到69.25 dB;扩散平衡时间与噪声强度密切相关,噪声强度越高达到扩散平衡的时间越长;有效地压制了实测信号中的“飞点”干扰,恢复了信号的基本形态。
小陷落柱异常波提取及其特征的模型研究
周国兴, 杨文钦, 杨文强
2006, 34(5): 63-65.
浏览量:17 下载量:0
摘要:
通常情况下,较小规模陷落柱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运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SVD)方法,通过对三维模型数据的处理,把煤层反射波作为被压制的对象,突出断陷点所产生的绕射波,以达到提高对较小规模陷落柱地震解释的目的。实际运用效果较好。
三维地震勘探在地裂缝探查中的应用
陈光明, 何黄生, 张德元
2006, 34(5): 65-67.
浏览量:13 下载量:1
摘要:
根据地裂缝改变层状地层的几何结构,破坏地层界面的连续性,引起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等特征,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探查地裂缝。以长江三角洲WYGA地区三维地震勘探为例,论述了三维地震探查地裂缝数据采集方法、资料数字处理、资料解释等问题,结果显示,地质效果良好。
测井资料在岩石硬度预测中的应用
王克雄, 郭清, 朱益
2006, 34(5): 68-70.
浏览量:14 下载量:0
摘要:
探讨了岩石硬度与测井参数间的关系,利用测井资料结合数学处理方法进行了岩石硬度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硬度与声波测井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与自然伽马测井无必然联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建立了岩石硬度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和修正,使预测精度达到90%以上。同时,该方法可以克服室内微钻头实验法中,由于岩心数量有限且实验用岩心为完整岩块,不能代表整个岩体性质的缺陷,实现了地层岩石硬度的快速实时预测,为钻头设计、选型、钻井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参数。
探矿工程
旋流除砂器的改进及其试验效果
邵春, 鄢泰宁
2006, 34(5): 71-74.
浏览量:14 下载量:0
摘要:
通用旋流除砂器中心部位出现的涡旋气柱会对泥浆净化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据此,在通用旋流除砂器中心安装一直径近似于气柱直径的圆杆,旨在增强内旋流的除砂能力,减小内旋流体和气柱的横向摆动幅度,从而提高除砂效果。试验证明,改进后的旋流除砂器的总除砂效率达到91%。
梯度结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组分优化设计
曹品鲁, 刘宝昌, 张祖培
2006, 34(5): 75-78.
浏览量:9 下载量:0
摘要: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梯度结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热应力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梯度组成分布指数及梯度层层数对热应力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分布指数最佳值为1.2,功能梯度层数为6层;与普通双层结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相比,轴向拉应力由986 MPa降到了323 MPa,剪应力由722 MPa降到454 MPa;此外还改善了界面处的应力分布,大大提高了界面的结合强度。
基于Pro/E的渐开线圆柱齿轮参数化实体设计
范晓珂
2006, 34(5): 78-80.
浏览量:14 下载量:3
摘要:
在Pro/E环境下分析了渐开线圆柱齿轮三维造型的特征,应用Program模块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全液压钻机回转器渐开线圆柱齿轮三维参数化实体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